立冬是代表初冬,立冬为冬季之始。元代吴澄编著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写道:“立冬 ,十月节 。立,建始也;冬,终也 ,万物收藏也。”立冬与立春、立夏、立秋合称“四立 ”,立冬是冬季的起始,也意味着万物开始闭蓄 ,进入休养 、收藏状态。
立冬后,气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冬季阴雨寒冻过渡,不少地区飘起了雪花 。“吴中霜雪晚 ,初冬正佳时”,部分地区在晴朗无风时会出现风和日丽、温暖舒适的“小阳春”天气,故民间有“八月暖 ,九月温,十月还有小阳春 ”的说法。
立冬节气三候
初候,水始冰:水面开始结冰。
二候,地始冻:土地开始冻结 。
三候 ,雉入大水为蜃:“雉”指野鸡一类的大鸟,“大水”指“大海 ”,“蜃”指大蛤。立冬后 ,野鸡一类的大鸟少见,但在海边却可以看到大蛤,古时人们认为 ,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