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节最早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。七月乃吉祥月、孝亲月,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 、酬谢大地的节日,各种农作物成熟 ,民间按例要祀祖,用新稻米等进行祭祀,向祖先报告收成 。
而中元节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 ,二者能够相应,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:即天、地、水三界,被神格化为天官 、地官、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。民间通称的“三界公” ,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。
根据古书记载:道经以正月十五是“上元 ”,为天官赐福日;七月十五是“中元”,为地官赦罪日;十月十五是“下元” ,为水官解厄日 。据《修行记》记载:“七月中元日,地官降下,定人间善恶 ,道士于是夜诵经,饿节囚徒亦得解脱。 ”因此,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,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 ,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。
到了东汉末年,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,首过需上“三官手书” ,分别投于天、地 、水中,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,以祈求平安 。
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 ,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,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,上元、中元、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 ,成为祈福纳吉 、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,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。
唐、宋以后,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。
注: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 ,仅供娱乐参考,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,切勿迷信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