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食节的来历

人的命天注定 27 0

关于寒食节的来历有不同说法 ,其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。

据史籍记载:春秋时期 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 、不离不弃;甚至“割股啖君 ” 。重耳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名君“晋文公 ”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禄 ,与母亲归隐绵山,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,介子推坚决不出山 、最终被火焚烧而死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 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 ,以寄哀思,这就是“寒食节”的由来 。

寒食节的历史渊源

远古时期

寒食节也称“禁烟节”,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。每到初春季节 ,气候干燥,不仅人们保存的火种容易引起火灾,而且春雷发生也易引起山火。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,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 ,即是“禁火 ”,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,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 ,谓之“改火”或“请新火” 。改火时,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,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 ,称为人牺。相沿成俗,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。禁火与改火之间有间隔的时间,史料有三日、五日、七日等不同说法 。

而在这段无火的时间里 ,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,即为“寒食 ”,故而得名“寒食节”。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 ,被称为民间之一大祭日。

春秋时期

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,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。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,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。晋文公归国为君侯 ,分封群臣 ,独介子推不愿受赏,携老母隐居于绵山。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,介子推不愿为官 。躲避山里 ,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,原意是想介子推露面,结果 ,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。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,于是晋文公下令: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,要吃冷食 ,称为寒食节。

魏晋时期

三国时期,魏武帝曹操曾下令取消这个习俗。

三国归晋以后,由于与春秋时晋国的“晋”同音同字 ,因而对晋地掌故特别垂青,纪念介子推的禁火寒食习俗又恢复起来 。不过时间缩短为三天。同时,把寒食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推而广之 ,扩展到了全国各地 ,于是寒食节成了全国性的节日,寒食节禁火寒食成了汉民族的共同风俗习惯。

注: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,仅供娱乐参考 ,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,切勿迷信 。